目錄 前言 今期焦點 藏在生活中 悟出智慧和道理 理科及科學科 活動剪影 School Activities (April) 校友篇 校友訪問(續) 校園點滴 細心構思生涯規劃 用心助學生成長 STEM教學展示暨第二十屆可藝親子閱讀獎頒獎禮2018 獎項 香港青少年運動攀登公開賽2018 迷你四徑聯賽2018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屯門區學界校際田徑賽 第三屆蔡李佛功夫佛山錦標賽總決賽 屯門區少年警訊會長盃2018 康文署主辦全港中學三人籃球賽 元朗盃三人籃球賽 老師篇 老師的春節 前言 民主與科學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以來,已成國人追求強國夢想的目標。是故,自清未民初,不少求學之士紛紛放棄傳統經籍的探究,踏上尋找西方價值之路,冀望這劑西方良藥(民主與科學)能為當時沉痾頑疾的國體,投下治癒良方。自此,科學興國之念,民主救國之想,不斷在中國近代史的洪流中跌宕起伏。然而,科學相較於民主而言,其發展的歷程,尤其耀眼。君不見,中國傑出諾貝爾獎科學家輩出: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及高錕等。 踏入二十一世紀,科學的研究及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未來人類的生活,在資訊數據的超速運算及基因科學的革新之下,必然衍生更多新生事物,面對科技命革命時代的來臨,新生代的學習,需打破傳統框框,從新思維方向,學習及掌握有用的知識,為未來的前景作好準備。 在這新時代裡,本校的科學科配合STEM教育趨勢下,不只為同學打下良好的科普基礎,更為同學發掘興趣,逐步帶領有志者,走向多姿多彩的科普世界。今期校刊,朝著這方向,訪問了我們的科學老師,讓他們道出學習的真諦及期許。 老師篇向來是最矚目的篇幅,今次以春節為主題,窺探老師們如何歡度春節;也許,其中一些的趣事或反轉傳統的慶祝活動,會增添不少溫馨及趣味。 今期焦點 藏在生活中 悟出智慧和道理 理科及科學科我們的生活脫離不了理科及科學科:我們的身體結構是生物;不能缺少的地心吸力是物理;課室中的桌椅粉筆等等物質構造的問題是化學;科學本身就是以上三者的結合……涵蓋內容又廣又深,全靠我校一班同心教學的理科及科學科老師,讓學科及相關活動生活化且有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及探究精神! 理科及科學科任教老師: 饒志彬老師、胡家俊老師、梁樹基老師、莊安琪老師、劉鳴老師、柳志皓老師 我們這一科 我校的理科及科學科包括了科學科、物理科、化學科和生物科,任教老師的教學常與生活掛勾,希望學生可以在生活之中,掌握相關的學科觀念。課堂上,老師多給予學生任務然後交由學生討論,然後進行實驗,再從結果中學習、反思及改善。以製作水火箭為例,老師先教授相關原理,由學生組成不同小組討論及製作屬於小組的水火箭,然後進行實驗,實驗後加以討論及檢討,令學生對相關理論印象深刻。這種結合理論及實驗的課堂貫穿整個學科:生物科會檢驗不同糖份的飲料;物理科會高空擲手機驗證力學;化學會自製肥皂及不同的晶體。 同學精心設計了水火箭,投入參與比賽。 莊安琪老師指生物科涉及的學習範圍也很廣泛,包括:大部份生物(例如:植物、細菌等)、生理過程、遺傳學和進化學等。她進一步說:「生物培養和訓練了我的邏輯思考、解決問題和統整複雜知識的能力,這對我處理人生中不同的任務及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讓我成為了一位終身學習、樂於自學的學習者」 饒志彬老師說: 「物理按字面就是『萬物的道理』, 簡單來說就是從現象看本質。」劉鳴老師補充:「物理和數學的關係密不可分,要懂得物理必須掌握數學的概念!」柳志皓老師則認為化學最引人入勝之處,就是把兩種物質混合後會出現與原有物質截然不同的結果,而且只要平日細心留意一下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吃喝玩樂」都與化學有關!胡家俊老師說科學就是生活,學生生活中常見而「貼地」的事物都成為他的教材。 除了課堂外,理科及科學科還舉辦了不同的活動,包括:參觀可口可樂、理科STEM內地交流團、 科學週等等,擴闊學生的眼界。最近,我校還開始養殖了馬蹄蟹,讓同學可以近距離觀這可愛的生物,還讓學生在照顧馬蹄蟹中,學習責任感及對大 自然的關愛。 學科首重品行和進步 理科及科學科由莊安琪老師帶領,她認為學生的品行和進步是最重要的事:「我從不要求學生考獲第一名,我只要求學生有良好和正面的品格為先,其次是在學業成績上有爭取持續進步的態度,因為做到以上兩點對他們的人生非常重要。」回顧教學路上,她想起數年前曾任教的一位學生,這位學生前後修讀她任教的學科共兩次,第一次是完成中四後便學,第二次是再從中四重讀至公開試畢業。「這位同學第二次修讀我科時,轉變很大, 由學習非常散慢、缺課和脾氣暴躁, 變得很積極、學習很投入、待人處事很溫柔,而且更取得綱琴八級的資格!這位同學有這麼大的轉變,是因為中四輟學後,眼見社會很現實和殘酷,而且他很喜歡生物科,結果他在公開試生物科的表現也不俗,現職是消防員。」作為老師,莊老師很開心可以看到學生有這麼大的進步和成就,但她也惋惜這學生消耗了不少寶貴的光陰,所以她希望可藝同學能藉此借鏡,實踐適合自己的正向人生路。「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是莊老師的人生座右銘, 這一直的人生「明燈」推動她跳出自己的安舒區,在今個學年借調到教育局一年,透過與其他專業人士、學校和教師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實踐,豐富教學人生,回饋可藝中學。 生物科 莊安琪老師— 尋求科學真諦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生物學家精神。 許多年來,醫學界均認為胃潰瘍的成因主要跟生活緊張有關,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弄損胃壁,因此人們多用制酸劑醫治胃潰瘍。1980年代,醫生馬歇爾(Barry Marshall)透過觀察,發現人類胃部可以有細菌生存,而不是道聽途說,像一般醫生認為細菌不能在胃部生存,他更毅然「以身試病」,喝下一杯含幽門螺旋桿菌的飲料,繼而出現胃潰瘍,證實了胃潰瘍是由病毒感染。人生在世, 一定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難,你能否克服,就在乎你是否「正面」面對和「堅持」的人生態度。當你解決問題時,不是憑自己嘴巴說正確就是正確,而是要透過「觀察和提出解釋」、「邏輯思考和想像」和「努力不懈」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馬歇爾,他不惜用十多年的光陰及付上健康的代價,力排眾議,以證明自己的解釋(假說)是正確的。如果沒有馬歇爾,今天人們仍只用制酸劑醫治胃潰瘍,然後不斷復發,甚至患上胃癌,感謝馬醫生的鍥而不捨,貢獻社會,造福人群。 梁樹基老師——冠軍 x 冠軍 最近中一科學在教「人類生殖」,其中一個話題就是每個人都是冠軍,因卵子只會和「游」得最快的精子結合。其實,不單精子是經過激烈的競爭,才可在上億同伴中突圍,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個卵子何嘗不是經得起挑戰的勝利者?(照片-科學2) 不錯,中學課程都說生育年齡女性約每二十八天排卵一顆,但那只是整個故事的簡化版。女孩進入青春期前卵子的總數已定,約為五、六十萬顆,假設生育期長達四十年,只計算排出卵子,一生消耗應不超過六百顆,但最後到了更年期,卵巢中卵子只餘不足十萬。原來每次排卵之前,就有一批原始卵泡(每個卵子都包覆在一個卵泡中)經四個不同階段,重重淘汰,最後成熟排出的卵子是來自生長最快的一個「優勢卵泡」。而同一批次生長較慢的則會退化、被身體吸收了。如果精子爭相游向卵子像長途泳賽、卵子的產生過程或者可比選美,由百強、五十強、三甲到冠軍。 有人或覺得人生的競爭不是太多嗎?連處於生命起點的精子、卵子都難倖免,煞是無奈。競爭處處可見,但好像上面「勝之則生、敗之則亡」那樣的生死相搏總不常見,日常更多的是不同的「較量」,透過較量我們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優勝和不足,使人更趨完善,遇到對手實力相當,不少人更樂此不疲。況且,「先天上」每個人都來自萬中選一、最優秀的精子和卵子,只要選對了跑道,難道連落場一試的資格也沒有嗎? 較量也好、競爭也好,你或可以選擇對手,但不可完全避免競爭,希望同學有為自己選擇適合跑道的心思和智慧、更有擁抱挑戰的氣魄! 物理科 劉鳴老師——處處可見的不平凡 物理學中眾所周知的萬有引力是由牛頓所發現,他因為坐在蘋果樹下,被掉落的蘋果擊中,最後就發現萬有引力,但天天在不同地方都有蘋果掉落下來,為何唯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全因為他喜歡觀察、思考和探討物質背後的理論,才讓他因平凡的事物成了不平凡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希望同學們也可以多觀察、多思考,追求背後的道理,從中悟出智慧。 饒志彬老師——甚麼繞著甚麼? 古人看見太陽永遠都由同一方升起,便思考為何有這一現象,從而假設太陽圍繞地球而轉,後來又因為要解釋其他現象而發現之前的假設錯了,於是再修改。由古至今,理論不停因新現象而改進,漸漸成為現在的學說。   物理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循環:觀察現象思考原因找出事物本質驗證,其中「驗證」提醒我們,隨著成長,我們有很多固有的觀念,我們必須有修正個人觀念的胸襟,才可以擴深個人思考的深度及廣度,得著生活中的大智慧。 化學科 柳志皓老師——鉛筆芯 vs鑽石 在化學中「反應」是指粒子的鍵合斷裂(Breaking)後,再形成新的物質(Forming)。鉛筆芯與鑽石都是由相同元素形成,平凡的筆芯只要經過極多的斷裂及形成過程,終會轉化成絢麗奪目的鑽石!同樣地,若我們沒有經歷過「拆毀,再建造」,我們的生命亦不會變得非凡!冀盼同學們能忍受「拆毀」過程的痛苦,相信自己終會蛻變成才! 胡家俊老師 學習善用科技 助個人發展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漸趨普及,除了在電子遊戲、影視娛樂等範疇蓬勃發展,學生的學習工具已不再局限於傳統教科書和電子書,現在教育界將開始應用VR,而將來的科學課可能會以VR代替進行危險實驗、解剖小動物、外出參觀等,其實VR正被廣泛地開發及發展,希望學生不僅使用科技作為遊玩,也可以用心學習使用不同的科技產品,裝備未來。 實驗室的背後 同學們知道嗎?每一個實驗背後都有實驗室技術員的默默付出,而我校的實驗室技術員分別是陳永萬先生及林賢司先生。 早前生物科進行測試水果維他命C的實驗,實驗室技術員須依據不同水果維他命C的含量,準備適合實驗的水果,還有相關工具及儀器:燒杯、滴管、試劑等等,除此之外,還要因應實驗室情況和學生數量而作調節,絕對不能馬虎了事。因此,實驗室技術員就像一名細心、謹慎的藥劑師,專業非常,須考取專業資格。我校的實驗室技術員不只是專業人士,也兼顧學校的其他職務:林賢司先生負責學校的攝影項目及攝影學生工作人員的栽培,我們可在大型活動中處處見到他的身影;陳永萬先生兼任總務組,也負責安排校工的工作,他有時還「落手落腳」,全因他助人為樂。 入行前,林賢司先生修讀醫療生物科學,可以在相關行業發展,而陳永萬先生修理科,曾在商業場地打滾,但在學校與學生的分享始終是陳先生及林先生最珍惜的時光,他們都非常喜歡跟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及領悟,這些工作的喜悅,讓他們一直在這裡工作至今。他們專注、認真的付出,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也以認真的探究精神回饋他們的付出。 細閱每位老師及實驗室技術員的分享,才知道世界種種平常的事深藏深遠的道理和意義,發掘它們學需要我們細心、耐心、堅持、有勇於探究的精神等等美好的特質,因此,我校任教這些科目的老師言教身教,在致力傳道、授業的同時,也傳承學科的優良態度。 活動剪影 School Activities 校友篇 薪火相傳-梁浩文 5C 陳卓怡 學兄梁浩文在中學時萌生成為老師的念頭,途中雖然受到不少挫敗,但亦無阻他的決心,最終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他在訪問中亦笑言,如非自己的教學熱誠高,恐怕早就放棄 成為老師了。 成長中的轉捩點 梁浩文學兄在小學一事無成,升上中學後,他毫無自信,在人面前會感到害羞、焦慮,直到中學的一次體育課,當時仍在可藝任教的陳鉅賢副校長訓話了他一番,苦口婆心地說了一番人生道理,這番話一直深存於梁學兄的腦袋中, 令他開始慢慢地改變自己,不再懦弱,變得有自信。因此他希望成為老師,言教身教地幫助學生成長。 求職的嚴峻之路 求職的道路上,自然難關重重。當時,梁浩文學兄寄出差不多五、六十封的求職信也沒有回音,最終在一次的面試下,校方希望他能完成其他學術的工作,與他一心只成為體育老師有所不同,他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反差甚大,他說:「當時我只知喜愛體育,主修體育,以為就能成為體育老師呢!」話語中滿滿的挫敗感,不過,他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面對現實,進修數年其他學術的知識,最終獲一間小學取錄,成為老師。 工作的快樂 成為一名老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要傳授人生的道理,看著學生們慢慢成長,不論是外表、體型、還是心智,想必是老師最歡喜的事情,梁浩文亦不例外。他在職的三年間,看著一個個學生由身高比他矮到變得比他高,心智慢慢地成熟,他感到十分奇妙,這也是他繼續當老師的動力。 藝術展現愛與夢-彭玉環 5B 萬凱晴 跟一般的上班簇不同,彭玉環學姐是一名自由工作者,工作時間不受束縛,較為彈性,她把興趣成為了工作,在藝術方面很有想法的她,以創作成就一番事業。 年輕不忘舊 彭玉環學姐的藝術工作主要是圖像設計,例如餐牌、海報、刊物等等圖像上的排版,她亦對傳統工藝有特別的情感,因此她致力保留傳統手工藝,尤其是陶瓷手繪,亦因此創立的陶瓷手繪品牌,當中的成品有一些是參考了我們家中 也有的「萬壽無疆」,她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珍貴的傳統手工藝。 把握與珍惜 成就自我 憶起在可藝的讀書的日子,彭玉環學姐認為可藝中學很願意為學生提供機會及資源,讓她可以在不同活動中發掘自己的興趣,她也很感恩在大學中同樣獲取了不少學習和實踐藝術的機會,兩所學校是讓她一步步尋得自己方向的培育 室。因此,她勉勵可藝同學,即使前路不明確,但亦不能放棄自己,要不斷嘗試,亦要好好珍惜及善用身邊的資源。最深刻的是她在訪問中常常說:「人人的腦袋都一樣,別人可以,你也可以!找到目標請不要放棄!相信自己可以!」 小個子懷着愛與夢 彭玉環學姐正籌辦出版兒童繪本,亦準備到外國修讀動畫課程,她希望自己可以透過不同的圖畫將有關「愛」的訊息帶給全世界,尤其是香港,因為她覺得香港很缺乏愛。眼前的小人兒―彭學姐,個子嬌小,卻心懷堅定的大夢想,她謙卑的說:「只因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垃圾,想在社會上做個有用的人!」 生活中的種種有讓人成長的元素 —朱嘉濠 5B 羅國顥 朱嘉濠學兄由私人物業管理公司工作轉到政府部門工作,一路走來,需要要多跌碰和摸索,尋找理想從不是一蹴而就。生活挑戰的苦樂 成就個人成長在房屋署的工作主要是管理不同的商舖和房屋,朱嘉濠學兄表示這份工作最困難和最有趣的地方是接觸不同客人。困難是這份工作上最大困難之處是經常要接觸不同類型及背景的人,聆聽及處理他們的訴求亦成為工作最具挑戰的一部分,或許他們有不滿意的地方都會發洩在別人身上。正因如此,他依然會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煩惱及解決他們的問題,這份工作亦為他帶來不少滿足感及成就感。有趣也是因為他可以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從中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在回應對方的訴求又要平衡到持份者的利益,這些都是有趣而有挑戰性的工作經驗。朱嘉濠學兄從讀書到工作,他都堅持一個宗旨:「讀書和工作都要堅持自己的目標,遇到問題先反省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然後盡最大的努力去解決,當然,遇到困難時亦需要尋求別人的幫助,這樣才能令自己在別人身上學習到更多。」因此,他從就學時期就不斷反思、改善自己,在進入社會工作時,難免會經歷跌跌碰碰的階段,但他都可以一一調整自己,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難並從而令自己成長。不放棄努力有所成朱嘉濠學兄認為現時的學生比以往幸福,因為新一代的資源充足、科技發達,因此我們要善用科技學習,而不是讓科技導致我們忘記學習的初衷,他更認為學弟妹要善用學校的資源去學習,不要自暴自棄,實讀書是靠個人的努力付出,他深信只要堅持就能有所成果。 學習不停步—張証棋 5A 彭偉生 在中學時張証棋學兄修讀資訊及科技課程,因著興趣,一直進修,成為了資訊及科技行業的一員,他仍一直努力,築成他的資訊及科技行業路。具興趣和能力 仍須不停掌握新資訊資訊及科技行業包括了電腦程序編碼的工作、數據分析、技術支援、防止黑客入侵等等,這一行業需要很多知識,每天都要更新自己,讓自己緊貼社會資訊科技的進步及需要,因此,資訊及科技工作人員需要不停的努力,常常留意新電腦產品及發展,所以說資訊及科技之路並不是容易之路。張証棋學兄無懼困難,投入這行業,因為他在大學修讀資訊及科技時,愈讀愈看到自己的興趣,期間亦得到了老師及學校的肯定,因此他深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應付工作,便義無反顧地入行了。 終身學習 尋工作期間,張証棋學兄並不一帆風順,他第一次去面試時,發現學到的知識與市場的需求不一樣,在他進入公司後,他積極額外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技術,讓自己與社會的需求接軌。其實,任何行業也有自己的要求準則,我們不只要在現階段用心學習,更要有終身學習的心,才可以一直進步。 校園點滴 細心構思生涯規劃 用心助學生成長 生涯規劃簡單說,就是面對未來的歲月,做好構思與有所安排。本校生涯規劃則透過各班主任對自己的班別以及全級的細心觀察,設計及舉辦不同的活動及計劃,讓學生參與、學習和自省,從而有所改變及成長。在剛過去的大半學年,我校不同年級舉辦了林林總總的活動,讓我們一同回顧一段段精彩的時刻吧!為了讓中一的同學更自律並懂得為家人付出、學會感恩,特設「人人有責家務」計劃,要求同學回家分擔家務,與家人一同為家付出。 1C 葉臻霖 晚飯後,我經常協助媽媽打掃桌子、洗碗和地板,媽媽很欣賞我的工作並讚美 我。我喜歡做家務,因為可以保持我的家乾淨、整潔。 1C 林漢彬 我的母親平日工作非常努力,但她下班後還要做很多家務, 我決定幫助她。當我母親去市場時,我開始打掃房子,例如掃地、洗碗、清潔桌子……我母親回來看到後感到非常高興。 1B 肖嘉怡 我拿起掃把說幹就幹,把整個房子打掃了一遍,幹完活後,我感到非常疲累,但看到乾淨的屋子後就覺得心裡比吃了蜜還甜。通過這次的計劃,我體驗到做家務的辛苦,以後還應該多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為家人出一分力。 1C 陳凱熙 我母親說我們需要打掃房子,因為農曆新年很快就會到來。所以我哥哥和我打掃臥室,清潔廁所、窗戶、書架和櫥櫃。我的母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們樂於助人並做好了家務。 1B 林駿宇 不久之前我在家中跟我的媽媽一起做家務,體驗她平常做家務的經驗。過程有點辛苦,因為要拖地、掃地,也要幫忙鋪床鋪,雖然辛苦,但幫了媽媽的忙,她會輕鬆點,而且完成後我很有成就感。 1A 布詠琪 我每天見到爸爸從早到晚工作回家,身心十分疲累,但爸爸也會做家務,我心想爸爸為了一家的生計,整天辛勞地工作也沒有怨言,我實在十分難過,我決定要幫輕爸爸的負擔,除了要努力讀書外,還要幫助家人做家務和照顧弟弟,好讓我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 1A 何德儀 在第一次做家務時,我是萬分不情願的,尤其是我在剛好做完功課、想休息一下的時候,然而,我明白我必須要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因為現在不做,我將來也要做,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希望我可以堅持學習做家務。 中二 —「感同身受」活動 除了校長、老師外,學校還有一班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支撐學校的運作,是我們學校不可或缺的「大人物」。為了讓學生更體會這些「大人物」的工作苦樂,並了解求職的準備及困難,因此特設「感同身受」,讓同學可以應徵校內不同的崗位,跟「大人物」一起工作,有趣又難忘,同學經歷了深刻的時光。 2A 麥慧儀 這次我選擇的工作是:圖書館管理員和物業管理員,我學會了怎樣去處理新一批進來的書本,也學了平時學校有人遲到該怎樣登錄名單。我體會到學校不同工作崗位的勞苦,明白了原來學生是在學校裡最舒服的那位。 2B 高志鴻 通過這次「身同感受」的活動,讓我更加深入瞭解學校中不同工作人員的工作,明白每一份職業都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生活中的舒適休閒,正正是別人用辛苦和汗水換來的。職業無分貴賤,都值得我們去尊重。我們能夠有舒適的生活環境都是別人的付出:家有父母的關心照顧,在學校有老師、社工、校工等人的付出。我們應該去感恩現在的生活,亦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待人處事,並向他們學習,學會自律承責;在將來我們亦可以為自己、為家人、為別人提供一個放心舒適的環境,成為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風港。 2C 楊芷欣 我體會到學校的校工、小食部姨姨、物業管理員等等為我們辛勞的付出,例如:校工鍾叔天天要幫大家在後花園淋花;小食部姨姨每天在我們上課時就會在 廚房忙著煮好美味的食物,待我們小息時可以有立刻享用。我覺得這次活動令我們真真正正學會體會別人更多。 中三 – 選修分享、圍學計劃、同行小組 選修分享 中三須經歷中學其中一個關鍵時刻—選科,同學們在選科時總感迷惘,因此老師安排了學兄姐向學弟妹分享選修科的課程、學習模式及難易之處,讓同學對各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3B 周咏琪 一天,有一些中四、中五的師兄師姐在班主任節分享他們所選的科目和修讀感受。聽了他們的分享後,我更肯定自己應該興趣和成績去選擇,並且更肯定對所選科目的感興。 6A 陳詩敏 在今次的分享之中,我分享了有關科技與生活科、旅遊與款待科的相關資訊,我透過他們的問題,我明白到分享對他們十分重要,因為他們並不太了解相關的科目,通過分享可以使他們能夠了解以及再重申考慮此科是否適合自己,以免選錯科目,因此這個分享的確可以幫助到他們不少,希望這些活動可以延續下去。 同行小組 「同行小組」計劃則由學兄學姐與中三同學組成溫習及成長小組,在學兄學姐的推動及關懷下,幫助學弟妹學習及成長。另外,為了培養學生溫習習慣,特設「圍學計劃」,鼓勵學生積極溫習。 3C 林芳君 學姐很好相處,她教導我的時候,解釋非常詳細及明白,我很喜歡跟學姐上課及聊天。 5A 鄭殷蕙 老師推薦我幫師弟妹輔導功課,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非常沒有信心,害怕沒有能力輔導他們。然而當我盡力去嘗試時,卻收穫不少的滿足感,感謝老師對我的信任和肯定,我希望能夠改善他們的成績和克服自己最差或最討厭的科目,並可以生命影響生命,幫助他們面對未來的日子。 5C 周卓能 輔導中三同學學習,讓我感觸很多。剛剛接觸他們的時候,第一印象是較頑皮,但相處之後,他們其實都很聰明,認真起來學習根本不是問題。回想自己中三時候,跟他們其實都差不多:貪玩好動,但唯獨缺一顆認真向學的心。世上無後悔藥,我不可能重來,但我希望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回那顆我不曾擁有的心。 5C 徐佳樂 這些參與輔導的同學都是我認識的,就我所認識的他們,學習能力一點也不遜色,只是差一點自覺,只要他們肯自覺的去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絕不在話下。希望他們在輔導課程之外也能主動尋求學習知識的方法途徑,主動地學習。 中四 – 生命歷程體驗館、參觀嶺南大學 「生命‧歷情」體驗 隨著時代的轉變,長者佔香港總人口愈來愈多,更多人探討老年生活及生死的問題。生命歷程館中有一個二十分鐘的人生遊戲時間,讓參加者經歷人生,由賺錢到死亡到棺材,都在遊戲中似乎可控制及不可控制下發生,尤其身在棺材時,同學對生死的體會更感深刻。 4A 曾俊明 我參觀了「生命‧歷情」體驗館,重新勾起我與親人的回憶,往日我不憧得珍惜眼前人,也從來沒有從其他角度去了解親人更多。現在,事實已經不能改變,我心中還有親人留給我的心結。每一個人都會離開這世界,去到另一個世界,但我們的時間總是被學業、工作或其他瑣碎事所充斥,因而忽略身邊的人事和別人對自己的關心,亦會因習慣而變得理所當然。我去了體驗館體驗之後,讓我懂得重新認識自己、建立目標,並且要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尊重他們。 4B 施澤國 我認為這活動可以讓我們體驗生老病死的經歷,明白生命的可貴,使我們懂得珍惜生命。 4C 陳安妍 十幾歲的我們總覺得生命還很長的日子,面對生死這遙遠的事,又有何懼呢?但未必!我以為時間多得很,便悠閑漫步在各種「工作」中,突然「意外」降臨,使我「離開」了這世界。回憶「我的一生」後,進入了「棺材」。在當中,我懊悔自己浪費時間,生活中,不也如此嗎?十幾歲的我們總覺得日子還長,但其實,我們都不知道明天與意外那一個先到步。我們都不應再浪費時間和生命,要努力向前、擇善固執、不留遺憾,真正做到無懼明天與意外那一個先到來。 參觀嶺南大學 中四級活動還有參觀 嶺南大學,讓學長帶領同學體驗嶺南大學的學習環境及生活,希望透過大學生的講解,擴闊同學們的眼界,增強他們升讀大學的信心。關顧學生的情況,舉辦具獨特性的活動,讓同學能透過活動培養良好習慣或反思生命,希望善用學校的空間、時間和資源,給予學生最好的,這就是我們作為老師想做的。 STEM教學活動 暨 第二十屆可藝親子科閱讀獎頒獎禮在11月24日,學科以「STEM教學展示」為題,展現同學的STEM創意思維及其活潑好學的一面。活動包括:學科攤位、機械人大決戰、立體眼鏡製作工作坊、VR AR創作夢工場等。當天不論是嘉賓或公眾,對各攤位所設的活動,甚感興趣,且非常投入,而同學的表現亦得到參加者的讚賞和激勵。至於第二十屆可藝親子科閱讀獎頒獎禮,誠邀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周正偉副教授到場主禮,氣氛隆重。各領獎者領獎時,均展現喜悅之情。期望是次盛事明年重臨,將閱讀風氣不斷推廣。 獎項 香港青少年運動攀登公開賽2018 1B賈彥任 男子少年組 亞軍 1B何毅龍 男子少年組 季軍 迷你四徑聯賽2018 6B李榮龍 港島徑 第二名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屯門區學界校際田徑賽 4A劉俊希 男乙 一百米亞軍及二百米亞軍 5A陳冠延 男甲 標槍亞軍 第三屆蔡李佛功夫佛山錦標賽總決賽 5B蕭平寬 男子組搏擊 銀獎 屯門區少年警訊會長盃2018 「屯結抗毒無界限」五人籃球賽 冠軍 6B黃子軒 最有價值球員 康文署主辦全港中學三人籃球賽 冠軍 元朗盃三人籃球賽 男子青年組 冠軍 教師篇 己亥年的春節─老師度歲 老師春節是怎樣過的? 或者你們會認為, 他們會依照傳統,拜年啦,逗利是啦,互訴祝頌……不過,香港這個中西節日同樣並存的都會,除傳統外,港人過年的方式往往喜歡另類選擇,今個己亥豬年,這些選擇會體現在可藝老師身上。從年廿八至初七,老師的慶春活動,會否讓你值得借鏡,給大家未來過節時提供更多的選擇? 楊少娟老師─新年遠足行大運 春節也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帶著大小公主走了不少山頭,賞花觀樹,沐浴在暖和的陽光和微風之中。大小公主蹦蹦跳跳,親身地 認識了不少天然的瑰寶,我則靜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洗滌心靈。大自然真是我們的老師! 簡慧玲老師─朋友共聚樂融融 農曆新年的意義是團聚, 家人的團聚固然很多,可藝大家庭的團聚也絕不可少。這天老師們一同到了湯泰方老師的家團拜,湯老師家居清雅簡潔,大伙兒坐在客廳的花兒畫下來個大合照,感覺溫暖洋溢。湯老師最愛看書和聽音樂,所以家中最多的也是書本和唱片吧!在湯老師的熱情招待下,大家過了一個歡樂的下午。 陳清貴老師─祝你過「肥」年 第一個問題:今年是什麼年?豬!是什麼豬?……?今年是己亥年, 「亥」( 音: 害) 是豬。亥是陽水,流動之水,江河之水,瀑 布。「己」是陰土, 濕土, 農田, 平地。土是黃棕色,所以2019年是「黃豬年」或「土豬年」。今年,我們一家一起寫寫畫畫揮春, 為新一年寫下美好的祝願。這個新年你有許願嗎?有為自己訂定目標?無論如何,祝各位同學有個「肥」(豐盛)豬年!最後一個問題: 下一個己亥是哪一年?……?(提示:一甲子) 蕭國亮老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農曆新年,我完成人生裡第八次的半馬拉松比賽。由上年九月開始每星期八公里的練習,印證完成任何事情都必須從點點滴滴開始,我更因此迎來了第二最佳成績:一小時五十二分鐘。這是我最喜歡的比賽。 陳紀因老師─親友聚 嘗美食 心交匯 每逢農曆新年,最高興莫過於與一大班親友聚首一堂,互相了解近況。一連兩天忙碌的活動: 從年三十晚吃團年飯,到年初一互相向大家拜年,再吃開年飯……最期待的不只是能收到多少「祝福」,而是品嘗公公烹調之菜式!兩天的晚飯,八餸一湯都由公公一手包辦,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呢!相比從前,大家現在使用智能電話溝通方便得多,結果真正見面相聚的時間反而減少了,所以必定要好好珍惜農曆新年這個悠長而熱鬧的節日啊! 林愷敏老師─呱呱哭聲添喜慶 今年的農曆新年既簡單又熱鬧。簡單是因為小寶寶在新年前出世,我們都沒有時間為把家裡佈置一番:沒有全盒,沒有年花,也沒有揮春…… 看似一點新年氣氛都沒有。然而,卻是熱鬧的, 因為家中添了這位新成員, 除了她的呱呱哭聲外, 還有家中各人的笑聲;看著她每日的成長和變化,我們都十分開心。此外,親友們都趁着假期到我家探望小寶寶和拜年,歡聚讓這沒有新年飾物的家,增添了新年的氣氛。 2019年4月校訊 校園小記者 1C陳凘錡 1C林俊丞 1C王健弘 5C陸凱盈 5C蘇希兒 5C馮曉茵 顧問老師 湯泰方 葉汶雅 梁佩詩 蕭美燕 本校地址:香港新界屯門愛明里八號Address:No.8, Oi Ming Lane, Tuen Mun, N.T., Hong Kong.電 話:(852) 2441 7100(香港) 15219432012(國內) 傳 真:(852) 2441 6753(香港) Web:www.hongai.edu.hk Email:info@hongai.edu.hk